
为帮助植物保护系学生深入了解学科方向与科研特色,激发专业兴趣,增强学术认同感,10月16日下午,植物保护系组织2024级和2025级学生开展本科生参观教学及科研实验室活动。150余名本科生在24级学业导师陈庆霄、段晓欣和25级学业导师田月娥、黄春蒙、段婉露的带领下,分为四支队伍,有序参观了植物化学保护实验室、植物病理学实验室、昆虫学实验室和微生物学实验室等4个教学实验室,随后参观了植保系10个科研实验室。活动由植保系30余名教师及研究生共同参与,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内容丰富、气氛热烈的科研体验之旅。
在农药学方向,同学们走进了杀菌剂生物学实验室和农药学实验室。老师们介绍了杀菌剂作用机制、抗药性形成规律、药剂靶标筛选及绿色农药创制等研究进展,展示了团队在“从分子到田间”的全链条研究体系。钱乐老师向同学们讲解了农药制剂与施药技术的创新研究,重点介绍了实验室在绿色高效农药应用与精准防控领域的最新成果。同学们参观了菌种培养、毒理分析与分子克隆等实验平台,深入了解了农药从分子设计到应用推广的科研流程,切身感受到我国农药创新的科技前沿与绿色防控使命。
在植物病理学方向,同学们参观了作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控实验室、植物检疫学实验室、植物病害分子诊断及绿色防控实验室、真菌多样性及真菌病害防控实验室。老师们讲解了病原识别、致病机制、生防资源利用及检疫检测等研究内容,展示了在作物病害防控领域的最新成果。郑伟老师结合教学与科研案例,生动介绍了真菌致病机制解析与抗病育种研究思路;朱品红老师重点讲解了有益微生物在生物防治和土壤健康调控中的应用进展。同学们近距离观察显微操作、病原分离与菌株筛选实验,深刻体会到植物病理学在保障作物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昆虫学方向,同学们走进了昆虫生态与IPM实验室、昆虫进化与系统学实验室、昆虫化学生态学实验室、昆虫学预备实验室、昆虫创新平台和标本制作室。老师们介绍了害虫监测预警、抗性评估、行为生态及化学通讯等研究方向,并展示了精美的昆虫标本。宋月芹老师为同学们详细讲解了昆虫标本分类与保存方法,介绍了典型害虫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引导大家观察和辨识昆虫多样性。同学们被各类昆虫标本深深吸引,纷纷驻足拍照、积极提问,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此次实验室开放活动不仅是科研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学术精神的生动传递。通过与老师和研究生的面对面交流,学生们对本专业的科研方向和发展前景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投身农业科学与绿色防控事业的信心。植物保护系将持续发挥学科优势,搭建科研育人平台,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启迪思维、在探索中成长,为农业绿色发展与科技创新培养更多卓越人才。
(文/何凯 图/段晓欣、段婉露、黄春蒙、陈庆霄 审核/徐建强)